2018 年终总结

2018 年也不知道为啥过得这么快,似乎“嗖”的一下就过完了,但是仔细回想一下,还是有不少事、不少感想值得留存的,所以赶紧用文字记录下,不然以我的健忘性格,不用到明年的今天,我就不会再记得 2018 年我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和有什么感悟了。惨痛的教训比如 2017, 没有总结,我看了 2016年终总结 甚至不知道我的 2017 相比 2016 是否有进步、有没有按照规划去做了对的事情。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就算是年终刚好出去参加同学的婚礼了,也在火车上抽了时间做了脑图,整理了一年下来的总结。

读书

总的来说18年读的书不算多,甚至可以用少来形容,不过总归还有些感悟,记录下来权做以后翻看旧书需要的介绍了。

拖拖拉拉终于几乎看完了全本,只是到国民党退到台湾以后,顿时有一种很丧的气氛在里面(不知道是书还是当时看的我),所以后面基本上就没怎么看了。

对于整本书的评价还是很高的,革命/战乱的年代,杂糅这知识分子的热忱、浪漫、坚毅、吃苦耐劳,沉入其中,感受每个人面对的挣扎和选择,对于一个人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还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

像《老残游记》和《浮生六记》一样,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读几遍。

技术管理书,因为很贴近实际,所以显得比较接地气。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想通了技术和管理其实是可以很好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互相对立的。

原以为是类似汪曾祺的哪些小散文的书,但是完全被吴晓波起的书字给骗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你得先跟吴晓波一样有钱 :P

同上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铜臭气”和“书呆子气”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并且很好地共存。

青春期的时候,可能是热血漫画看多了,我总是喜欢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往后越发现我对于“天才”和“聪明”的需求越来越弱,反而是对“勤”和“恒”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本书并没有教会我做什么,而是加深了我早已有的很多想法,让我更知道如何为人和处事。

忘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引起风潮的,似乎一时间所有的人都在看这本书。不过我还是因为懒没有看。等过了一段时间有次在火车上没事干,想找一本书看看就选择了这本书。

初看还是很有同感的,尤其是生活部分(其实就像作者说得,前面哪些他个人的经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的一些原则,我当时甚至想给深度的开发同事也弄一个 深度开发者行事原则 的,但是碍于这个东西实在不好讲,因为每个人本身的认知程度千差万别,想一下子拉齐到同一水平很不现实,所以一拖两拖,就废掉了。

不过我还是因此养成了一个把我在一些特殊时刻想到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沉淀的习惯,收获也算不少吧。

纯娱乐,读得相当快,好像是一两周之内读完的(这已经是我读书的最快水准)。读这本书是因为偶然一次机会在一个便利店看到一个《解忧杂货店》的舞台剧广告,上面写着“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作品”,当时我就傻眼了——《解忧杂货店》不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么???再三确认以后,我决定再读一本东野圭吾的作品,以示歉意,所以就选了《白夜行》。

书中的故事相当粗暴,但是很吸引人,就是那种“我已经猜到答案了,你快点告诉我是不是这样”一路走下去的感觉。

吴军老师的书,都是干货的方法论合集。

按道理说一般说外企大佬写得书,多半是鸡汤(至少我认为是这样),但是吴军老师的书里面还是有很多大智慧。

纯好奇,看着作者从小往大介绍,思绪慢慢从我的童年飘到现在,找回不少记忆。不过越往后看,越想借用《南渡北归》中蒋介石的一句话来送给自己和其他心心念互联网自由的人:“汝辈竟无革命精神若此!”

得到APP里面买的,介绍奈飞公司文化的一本书,其实给我的感觉是跟《原则》这本书交相呼应的,书里面介绍的几个价值核心:“我们只招成年人”、“要让每个人都理解公司业务”、“绝对坦诚”、“只有事实才能捍卫观点”要么是有很多共鸣——比如“要让每个人理解公司业务”,我一直觉得公司很多东西该透明要积极去透明,也一直在努力让开发部内部所有的事情都清晰透明;要么就是对我启发比较大——比如“我们只招成年人”。其他章节不是不好,而是因为需要在公司更高层面去运作,所以我的认识相对较少。

旅行

全年两次旅游,一次在宜昌,一次在云南。

宜昌算是散心之旅,我和小崔两个人,游记见摆脱尘世繁杂——宜昌休闲4天游

we

云南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今年公司没有组织年度旅游,所以云南游算是全年的大游了,但是其实只是一时冲动陪朋友去云南探亲,结果他的探亲成假,我们旅游去成真了。无游记。

heart

电视剧&纪录片

电影就不说了,跟着小崔看了好多电影。只说下对我印象还比较深刻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家庭剧,这部剧让我对未来的家庭充满期待,也很感恩我后来不再是独生子女。

搭配《南渡北归》,效果更佳。

跟着一个已离职的公司运营一起看的,受他影响,觉得以前自己只注重工作,还是要给自己加点烟火气。

思考

可能是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2018年的很多想法还比较热乎吧,觉得最近几年来18年的想法算是最多的。

透明

首先,是对于透明的思考,也就是后来推进深度透明化社区的初衷。主要是手几个点的影响:

  1. 上面说得《原则》和《奈飞文化手册》这两本书

都有对公司内部透明极度推崇;

  1. 得到的例会

每周二直播公司例会,我每周三都在油管上找录播看,首先抛开罗胖是不是利用这个搞营销不说,我打心底里面觉得公司高层利用一个公开的平台每周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对一个公司长期保持目标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 唐凤在台湾搞的PDIS(Public Digital Innovation Space)

工作完全透明化——会见来客、记者采访、公开演讲等等,一样首先抛开作秀的部分,我们依然可以从透明化中更多地了解一些制度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改进的,进而关心、进而参与。这放在公司里面就是能提高整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从两方面说,我认为上下透明有助于聚焦,因为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和使用是少数人控制的,但是是需要多数人去完成的,假如下面的多数人并不了解上面人的想法,就会出现全身都在使劲,但是就是打不出力的感觉。内外透明有助于参与,对于一个需要/希望借助外力的团队来说,一个透明的工作流程、价值观才能让有识之士参与进来提供帮助。

意义和有趣

去年因为公司要拿一个资质,所以需要我们写不少文档,实在是有点恶心,但是又不得不做。刚好当时刚好有个同事分享了Office正版授权码给我,所以我就跑Windows下写文档,因为觉得新版Office动效很有趣、Win10也比较新鲜,做着做着也就不那么难受了。所以总结了一个经验:有些工作中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尽量让它变得有趣起来。

后来偶然看到一个抖音的视频,是复旦大学网红女老师陈果说得两句话,是特别类似的想法:”让所有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让所有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顿时感觉,我跟网红就差了50%。

我的目标是什么

有段时间受几本特别功利的书的影响,总是感觉自己少了人生目标,”我得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压迫着我,每天强迫自己想来想去,还是不知道有什么目标,几乎要抑郁了。

后来看了一篇关于赫伯特西蒙的文章,里面介绍了西蒙牛逼哄哄的一生,既是心理学家、又是经济学家、还是管理学家、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有很深的研究,真真的把自己很多业余爱好慢慢搞成专业的节奏。我看完就释怀了,很多东西不是想就能想得通的,甚至不应该给自己设限,野蛮生长吧。

计划

说完了18年的总结,此处应该有19年的计划。有几点吧:

是时候把王氏编程秘籍传给下一代了 :P

不仅是给自己,也要给更多人交流的空间,交流产生碰撞,碰撞之后就有进步;

去日本或者台湾旅游一次;

以前总觉得管理岗会拖技术能力,但是我发现只是能力不够,技术跟管理不冲突(参考云风);

在技术之外,要锻炼自己的大局观意识,朝着大产品经理的方向继续前进,不给自己设限;

以现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际关系,招个人都相当麻烦,必须改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